“来,端面了!”3月30日早上8点40,在利通南街马宝玉早茶店里已经是宾朋满座。对很多吴忠人来说,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便是一天生活的开始。
早茶店老板马宝玉,已经和这碗面打了37年交道,从青春年少到头发花白,他将全部精力倾注于钻研牛肉面技艺,带动了我市早茶产业的发展。
“我基本上把一生都献给了这碗牛肉面。”说到与面结缘,今年53岁的马宝玉轻轻地笑着,思绪也拉回到当初那个少年时代。
马宝玉回忆,他的父亲于1981年在如今的开源广场开了第二家牛肉面馆——马记牛肉面馆,至今已42年,而他那时才16岁。
“要想学好技术,不能怕苦。要做好一碗牛肉面,就要不断地琢磨、领悟。”马宝玉说,学习制作,需要揉面、下面、捞面、浇汤几个环节,必须一步步来。
在这种情况下,马宝玉学会了父亲的手艺,成为马记牛肉面馆的第二代传承人,并且在1997年开了属于自己的店。26年来,马宝玉一直秉承传统牛肉拉面制作工艺严谨,选材讲究,要求面条劲道、牛肉鲜美、汤汁醇厚。
“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市的牛肉面不断发展和创新,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各种口味和风格。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,我们一共开了7个店,但我们一直在传承中保持正宗传统味道。”马宝玉说。
“这个店都是老店了,现在我们也习惯每天早上来上一碗牛肉面,这不仅是我们舌尖上的美味,也是我们吴忠早茶文化的标志。”市民余宏利说。
从跑堂、学徒一路做到牛肉面馆老板,这也是马宝玉父辈的创业历程。每天清晨6点,他准时到后厨,指导牛肉面师和面、尝汤,然后再来一碗面,开始一天的忙碌。
“要踏踏实实做面”。这是从业之初,父亲对马宝玉的教诲,也是他从业以来一直遵循的原则。现在,马宝玉已将生意做到银川,女儿马昭婷也成为马记牛肉面馆的第三代传人,每天往返于吴忠和银川。
马宝玉说,随着经济发展,我们吴忠早茶已经形成了全新的经济体系,现在我已把家业交给女儿,可以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应该由新一代人来发展。事实证明,吴忠早茶产业的发展需要注入更多的新元素,也需要新一代人的新经营思路。
“我从小就在我家面馆里长大,随着爸爸一起经营这一行,从爷爷到爸爸再到我已经是第三代了。今后希望用我们年轻人的力量和思想,能够将这一碗面的文化传承下去发展下去,为我们吴忠餐饮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马昭婷说。(记者 马一萍 邹丽)